学科科研

博硕学位点建设

当前位置: 站点首页 > 学科科研 > 博硕学位点建设 > 正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点概况

发布日期:2012-05-13    作者:admin     来源:yl23455永利官网     点击:

一、研究队伍

    本硕士点拥有田子渝、郭大俊、徐方平、王体正、王颖等成果丰富的教授,同时拥有一批年富力强的副教授和博士组成的学术团队。一方面,研究80多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运动的历史过程、特点和规律,另一方面,紧跟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新发展,不断研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不断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研究方向和研究特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点下设三个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研究、邓小平理论研究、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研究。

    第一个研究方向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共关于统一战线理论及其在台湾的实践为重点研究对象。经过多年的学术积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方向: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的研究。在过去集中研究恽代英、李汉俊、董必武的基础上,现在通过在台北发现的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新史料,通过解密的前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挡案资料,加强了对毛泽东、蔡和森的研究;突出研究《向导》、《先驱》等中共早期传媒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早期传播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注重从宏观上全景式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第二个研究方向重点是关于国共合作关系的研究。中共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先后两次与国民党合作。通过对武汉国民政府和武汉抗战的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更加充分彰显了武汉在两次国共合作中的革命中心地位,从而丰富了对中国大革命、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对毛泽东与王明的关系也提出了不同于传统的新观点。三是以史为鉴,以邓小平理论中的“一国两制”战略构想为指导,密切注重海峡两岸关系的新情况、新特点,努力推动两岸的学术文化交流,以新的研究成果诠释和宣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三个研究方向重点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内涵和重要意义。

三、研究成果和学术地位

    本研究方向在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第一,先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共党史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近代史研究》、《光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等重要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15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报刊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载、摘载或摘介。

    第二,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和武汉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了《蔡和森与<向导>周报》、《八十年来中共党史研究》、《武汉五四运动史》、《恽代英传记》、《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武汉抗战史料》和《现代化视野下的孙中山研究》等著作12部。

    第三,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共早期传媒与党的先进性教育研究”,主持完成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湖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共计15项。

    第四,研究成果曾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与人合作),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获得武汉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

    第五,在1998年和2004年先后主办了两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同时,先后有10多人次参加了国内外、省内外的重要学术会议,扩大了学术影响。日本学者小野信尔、加拿大学者徐乃力和美国学者吴应光,以及中国著名学者郭德宏、唐宝林等均对上述研究成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四、研究作用和意义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第一,理论意义。它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新视域,新发现的毛泽东的史料和对中共早期传媒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共一开始就是一个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并努力使之本土化和中国化的先进政党。

    第二,学术意义。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次国共合作历史的研究,再次表明马列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及其中共对其丰富发展的学说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

    第三,现实意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运动的逻辑起点,研究中共早期传媒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运动的经验教训,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特别是以“一国两制”为指导研究新时期两岸关系,对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对早日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一条: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点概况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点简介

返回顶部